close

  本報特約評論員傅達林
  無論是當事人、司法機關還是公共輿論,缺乏理性的代價往往讓公正走上彎路,減少疲憊與彎路的最佳方式就是找到理性的共識,讓法律的歸法律。
  昨天,湖南省高院在永州市中院公開開庭審理秦星強迫賣淫、組織賣淫二審重審案。作為整個“唐慧事件”的源頭性案件,該案在兩被告人死刑未被最高院核准後,再次重審備受輿論關註。
  時至今日,因這樁“11歲幼女被逼賣淫案”所引發的輿情,隨著不同劇情的披露而一波三折,引得輿論界唏噓不已。不僅受害人母親唐慧的形象發生逆轉,案件本身的審理也歷經曲折。真相究竟為何?法律公正最終歸於何處?目前該是司法給出最終結果的時候了。
  回溯“唐慧事件”一路發展,在歷經各種非理性的激情與喧囂過後,無論是事實真相的還原還是法律公正的裁判,都需要從動蕩的輿論回歸到平靜的司法場域上來。而最高法不核准兩被告人的死刑,某種意義上與之前的案件狀態劃分了界限,重塑了司法在唐慧案中的主導性地位。此時此刻,司法最終的判決不但要給唐慧及其女兒一個公道,也要給所有涉案人員一個公道,給圍觀的大眾一個公道。
  要在完全不同的正義訴求之間,尋求多方都可接受的公道方案,司法機關就必須在正當程序上做到“以事實為依據,以法律為準繩”。為此,最高院在覆核期間調查到可能影響立功認定的新證據後,選擇將案件發回重審,即在於通過對新證據的當庭質證,以程序的正當實現證據核查的真實。在昨天庭審現場,檢察人員、被害人訴訟代理人、辯護人就證據的合法性、真實性及關聯性發表了質證意見,三名看守所工作人員出庭作證,使得庭審更加具有“現場感”。更值得稱道的是,湖南高院官方微博直播庭審過程,不同的質證意見及時公之於眾,以最大程度的程序公開確保司法公正。
  法治社會,關於案件真相與裁判公正的訴求,本應在法庭上充分展現,而不是陷入媒體的口水仗中。就司法的理性而言,從尊重被害方延期開庭的申請,到安排部分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、媒體記者等旁聽庭審,再到微博直播,這些都是為了將各種紛紛擾擾的聲音吸納進法庭,通過公開的置辯以最大程度地還原事實、獲致公正。而在公開的理性基礎上,司法無疑需要充分回應控辯雙方及受害人方的不同意見,最終作出說理性的司法裁判,以在證據的認定與法律的適用上更加合乎邏輯,也更加能夠以理服人。
  作為整個事件的關鍵人物,唐慧昨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,自己很累,想儘快得到公正的判決結果。這種疲憊的心態,其實不光限於當事人。無論是當事人、司法機關還是公共輿論,缺乏理性的代價往往讓公正走上彎路,減少疲憊與彎路的最佳方式就是找到理性的共識,讓法律的歸法律。相關報道見17版  (原標題:唐慧女兒案重審讓法律的歸法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y69qypme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